绵竹年画传统制作工艺——彩描。 摄影:陈锦
绵竹年画——门神。 摄影:陈锦
绵竹年画传统制作工艺——雕版。 摄影:陈锦
绵竹年画——摇钱树。 摄影:陈锦
年画艺人正在绘制《二十四孝图》。 摄影:张新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盛产竹子,其中最为著名的绵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绵竹木板年画技艺主要分布在绵竹市城区剑南镇和北部的拱星镇、清道镇、新市镇、孝德镇等地。
绵竹龙门山中段与成都平原北部连接,成都自唐以来便是国内雕版印刷的中心,绵竹受其影响,相传在宋代已有木版年画生产。据口述资料,清代乾、嘉年间,绵竹有年画从业人员九百余人,大小规模不一的作坊三百多户,年产包括门画、斗方、屏堂、杂条、拓片、案子在内的年画一千二百多万幅,远销云南、贵州、陕西、青藏、两湖及四川省内各地。
绵竹木板年画的题材除传统的门神画以外,还涉及戏曲故事、山水花鸟、写景纪实、吉祥图案等。绵竹各地年画制作有专业分工,城区偏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并兼及门画,清道乡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乡偏重美人、娃娃戏,如此等等。绵竹木版年画兴盛时,出现了行会组织“伏羲会”,自发对年画产品进行评议。
绵竹木板年画与地方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仅张贴就有许多规矩,不能违背。画中种种图像亦有不同的象征与解释,和图像一起反映或呈现在各种民俗仪式中。明清时,除神佛题材外,绵竹木版年画中已大量出现戏曲题材,绵竹的画师根据川剧剧目绘制年画,创作出《白狗争凤》、《五子告母》等作品。从体裁论,绵竹木版年画有“红货”和“黑货”之分,“红货”是指彩绘年画,“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板拓片。
绵竹木板年画制作包括起稿、刻板、印墨、施彩、盖花等工序。其艺术特点一是手工彩绘,同一张版因不同的手绘,效果不一;二是对称性构图;三是运用色相和色度对比,尤善用金色(如沥金、堆金、贴金)。但比较而言,最见特色的还是“填水脚”(指用剩余颜料涂抹的一种样式)。
清代乾隆以后,绵竹木板年画代出名师,从未间断,现在这一技艺的主要传承人有李方福、陈兴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