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木偶戏(成都木偶戏)

2024-12-16 10:28
木偶在汉代时是作为表演艺术的工具在唐代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下,木偶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清乾隆年间,川剧形成后,木偶戏吸收其唱腔,剧目和一整套表演程式,并刻意模仿,木偶戏的数量一度大大超过了川剧班。直至晚清,成都的木偶戏进入鼎盛时期。
成都木偶在继承“川派”木偶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戏曲、民间歌舞等姊妹艺术的表演技法,广采南北各派木偶艺术之精华为己所用,形成了“阿堵传神”特色的成都木偶,独创了木偶变脸、吐火、摘花、转帕、长绸、耍帽翅、翎子功等绝技,从而形成了华丽、优美、细腻、古朴的艺术风格。代表剧目有《别洞观景》《秋江》《情探》等。其木偶品类齐全,包括杖头、提线、布袋等形式,杖头木偶又分为大、中、小(京木偶)三类。传统成都木偶戏以身长40厘米的京木偶为主,京木偶短小精巧,操纵灵活,善于巧妙地运用小木偶的肢体动作,准确地刻画出木偶角色内在的思想情感,既能演武戏又善演文戏,是成都地区特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