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祭祀习俗是基于对大禹治水护佑百姓的信仰而形成的。据《后汉书》记载“大禹出西羌”,《新唐书》云:“茂州石泉县治有石纽山。山下有大禹庙,禹六月六日生此。”群众认为长江江源地区是大禹出生地,故形成了大禹诞辰祭祀的习俗。
大禹祭祀习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民间群众祭祀习俗。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村寨百姓自发聚集,由羌族祭师释比组织民众扛禹旗、火铳、吹唢呐、牛角号、抬祭品,前往禹里镇禹穴沟的禹王宫举行祭祀活动。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也都会到禹庙或禹迹地去许(还)愿、点香蜡、磕头祭拜。二是官祭习俗。民国版《北川县志》载:“当前清初年,特颁祀典,祭以太牢,至今仍之。”说明清初期以来官祭一直由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带领官员百姓,以 “太牢”之礼祭祀:击鼓撞钟、敬献三牲、恭读祭文、行礼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