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船工号子”是随着船工们(纤夫、梢工)这种特有的生产劳动方式的产生而产生,嘉陵江的自然河道,上至广元,下至重庆,远达上海。船队运送着大批物资,上上下下在劳动的实践中创造了“嘉陵江船工号子”,并自发式传承至今。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地处嘉陵江中上游,因此按地域叫“嘉陵江中上游船工号子”。蓬安县的“嘉陵江船工号子”激情奔放,催人奋进,民间音乐元素十分丰富,是千百年来船工们勤劳智慧的结晶,而其音乐艺术表现的特点为:
一、以鲜明的5(G)调式、6(A)调式为主。伴有4(F)等少量的其他调式,音乐调式既有特点又比较丰富。
二、音乐节奏随着劳动场景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三、音乐表现形态都是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或齐唱。多为两个声部。领唱者就叫“号子”,什么时候唱什么号子,号子与号子之间怎么衔接都由领唱人根据不同的劳动情景而定。
四、歌词常用 “嗨哟、幺莫嗨、嗨嗨咗、哦”等感叹词为引词和感叹的尾巴,中间歌词见山唱山、见水唱水、见人唱人、见事唱事,比较灵活多变,融入了川剧、金钱板等独特的文化元素。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行船号子具有较为丰富的曲牌。这些曲牌的结构一般都较完整,可以根据水上劳动的需要任意组合,构成联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