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火龙发源于民间,是人民群众渴求国泰民安、吉祥富贵、生活幸福的精神体现,反映了川北农民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清末民初时,当地百姓为了消除灾厄、祈求平安,自发组织了耍火龙仪式以祭拜火神。经过几十代人的传承与发展,这一仪式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雌雄火龙竞相舞耍的独特的民间艺术——永宁火龙。
永宁火龙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十分独特,道具主要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以祥龙为参考,装置有照明、喷火等机关。龙身则由12节组成,每一节长达1.2米,若是遇到闰年,则会再加长一节,整个龙身用耐火的材料制成,并进行彩绘,十分艳丽夺目。龙尾作为龙的收尾部分,则需要与龙头、龙身相协调。永宁火龙的表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每节长龙都有一人持耍,火龙舞起时上下翻滚、回旋腾跃、昂首摆尾,十分壮观。烧花人则以观众为主,在有节奏的锣鼓、唢呐、高亢的口令声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