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清音(岳池清音),是在四川清音的基础上衍变、发展而成的地方曲艺,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早期最著名的岳池清音艺人是清同治年间在成都演唱清音的吴镜川。
四川清音(岳池清音)表演形式有说唱、讲唱、弹唱,传统表演多为一人左手打板,右手执筷击竹鼓而歌。唱腔圆润、流畅、婉转、韵味淳厚而富有魅力,其润腔手法中“哈哈腔”和“弹舌音”最具特色,曲牌有大调、小调之分,四川清音(岳池清音)唱慷慨激昂之歌而不燥,谱婉转妩媚之曲而不俗,正和“清音”之意。
四川清音(岳池清音)以牌子曲为主,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句法、平仄等,从唱腔体式上可分为:单曲体、联曲体、板腔体。单曲体是一个唱段只用一个曲牌,可以反复接唱,如《小放风筝》。联曲体又分为基本曲牌和插用曲牌,基本曲牌有5支:越调、背工调、寄生调、马头调、满江红,这5支曲牌还可自成段落作为单曲演唱。其主题大多是围绕岳池本土的人文地理风情而创作的,极具地域色彩,比如《小姑出嫁》便反映了岳池的嫁娶风俗。
四川清音(岳池清音)传承了四川曲艺的审美追求,优美明快、清新大方,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曲种技巧,使自身形成灵活多变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