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山山歌,产生于瓦屋山下的严道古城,是一种带哭腔的山歌,多为楚人与当地青衣羌人的恋歌(或情歌)。历史上分布于青衣江流域的青衣羌人是从黄河上游南迁而来,从《汉书·枚乘传》可知,青衣羌人要早于楚人来到此地。秦灭楚后,在四川荒僻的西部边缘设置严道县,楚人后裔来到这里,沿河而居,将其村落命名为“复兴”,将其河流命名为“王河”。从此,背井离乡的楚人与颠沛流离的青衣羌人一起繁衍生息。楚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冶炼技术,还带来了古朴典雅的楚风乐舞,在融合了青衣羌人独特的音韵后形成了如今独具一格的羌风楚韵的地方山歌——瓦屋山山歌。
瓦屋山山歌在唱法上具有独特的遗音特点,且山歌的中间、结尾多带有“耶……喂……”“哎……咿……”等类似哭腔的衬词。其演唱方式分为独唱、男女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旋律或高亢激昂、或轻快活泼、或婉转低回……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劳动、爱情、生活、风俗等多个方面。瓦屋山山歌用途十分广泛,除用于当地人劳动生产、日常生活中抒发情意时即兴演唱外,也用于民俗节庆“牛儿灯”“闹元宵”和民间红白喜事活动中助兴、迎赛等,是瓦屋山这片土地上最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