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唢呐艺术(桂兴唢呐)

2025-04-07 15:05
明清时期,唢呐制作工艺及演奏技艺由军中传入民间,在桂兴等山区大受欢迎。清末民初,桂兴唢呐艺人们觉得木(竹)质音杆音色低沉,不能表达他们的豪迈粗犷,于是就地取材,用当地丰富的矿产金属进行尝试,最终创制出独具特色的铝制唢呐。其音域比普通唢呐高八度,音量宏大有力,音色高亢明亮,表象力极强。
桂兴唢呐艺术主要特征:

一是换气技巧独特:桂兴唢呐艺术在演奏时采取“鼻吸口呼”和“口吸鼻呼”技巧,演奏时唢呐艺人的两腮高鼓,气息充足,吹奏出的音色圆滑,无换气、断气痕迹,技艺高超的唢呐艺人可口吹单双唢呐,也可用鼻吹单双唢呐;

二是演奏行规独特:曲牌虽沿用川戏的曲牌如《将军令》《水落英》等,但它又有桂兴山里人自己的行规(如迎亲开场曲与白事唢呐曲,均采用不同曲牌风格);

三是乐器材质独特:唢呐制作的音杆采用铝合金;

四是曲目传承独特:演奏曲目无词无谱,口传心授的是最原始的古老曲谱。
桂兴唢呐艺术感染力较强,演奏的曲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高亢激越,唢呐齐奏,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