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阳河川剧艺术始建于1935年的“新又新戏剧传习社”,是在新又新剧社基础上于成都成立的川剧科班。社长为川军新编十七师师长刘树成,还有主任刘怀叙等管理人员。坐堂教师有唐彬如、蒲松年等,外请教师有张德成、梅春林等。科社组织纪律严格,制度健全,科生需填写“志愿书”,学艺三年,衣食住由科社供,期满终身为科社唱戏,学生统一以“新”字命名。
嘉阳河川剧艺术流派与其它河道明显不同的特征表现在音乐唱腔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韵道上。概括地说,成都河的韵道较快,资阳河的韵道较慢,而嘉阳河的韵道为中韵,其打击乐的眼法、韵道、劲道全由鼓师掌握,根据剧情灵活运用。在唱腔方面,戏路宽,高腔胡琴并重,尤以胡琴戏,在继承“浣派”唱腔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并善于吸收兄弟剧种之长丰富自己的唱腔艺术,从而与众不同,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