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已出土的南宋·安丙家族古墓群的精美石雕以及诸多古石寨、古石桥、古寺庙等建筑来看,至少应在南宋以前,华蓥山一带的打石业便已兴起。其采石人数众多、技艺高超,因而华蓥石工号子也就应运而生、相继盛行了。
华蓥山石工号子也称石匠号子,根据其工作流程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大锤号子或开山号子。打大锤极耗力气,一般需由两个人交替进行劳动,多为各自一歌一锤,唱时为预令(准备蓄力),唱完一段歌词接着深吸气后,“呃哟”声用力举锤,锤到极点再“嗨”声砸锤到锲子上,松气结束一锤劳动并移交大锤,再由另一人接吼号子,重复同样的劳作过程和吼喊号子。大锤号子节奏较为舒缓(与高强度劳动非常适应),采用对唱比兴形式。
拗石号子。拗石号子采用领、合(或和)的形式,往往表现为一领一合(撬小石头)或一领众合(拗大石头)。领头吼唱为预令(蓄力准备),合为动令,合的发声即为共同发力,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将破裂的石头拗至散开为止。其节奏短促,明快。
抬石号子。抬石号子调式极为简短、凝重,采用前呼后应的形式,便于协调前后步伐,节奏感很强,哼词皆为三个字,最多五字,即“嘿、嘿咗”或“嘿咗、嘿咗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