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峨边彝族月琴弹奏技艺

2024-09-28 00:33

彝族月琴最早于《新唐书·南蛮传》中有所记载:“唐贞元间南诏乐器有龙首琵琶一,如龟兹制,而项长二尺六寸余,腹广六寸……”其起源在峨边有着两种主流说法:一是月琴由阮演变而来,最早于起源于汉代,自晋代起在民间流行,到唐代(618左右)取其形圆如月、声如琴,故称之为月琴;二是源于彝族“神蛙皮制月琴”的神话传说:远古时期,一只神蛙为人类指明获得智慧的方向后惨死,人们为了纪念神蛙就将蛙皮制作成了月琴,故彝族月琴在峨边又被称为“俄吧月琴”(俄吧即为神蛙)。

彝族传统月琴由纯手工制作,难度大、耗时长,后来制作人根据当地生活实际对其进行了改进,如今的月琴琴箱呈八角形或圆形,以二弦为主,三四弦并存。月琴的弹奏手法独特,指法多变。右手的弹奏手法主要有弹、挑、滚、撮、扫滚等几种,有时还会使用“刮品”这种独创性技巧;左手则以按、颤、滑、吟等技法为主,在弹奏时也常交替使用双弦、和弦、持续音等技法来丰富彝族月琴在弹奏时的表现力,营造热烈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