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合草编是隋唐时由隐士朱桃椎首创,后经清代客家景氏发扬,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副业收入之一。其中主要以纯天然的、无污染的草编、草鞋产品为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是制作半成品的加工厂,使草帽成为柏合的一张名片。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原料的不断减少,甚至已经无法找到原材料,草帽加工户只能到外地去收购麦草,从事草帽生产的也由原来的几千户减少到现在的十几户。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项技艺,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的架构体系,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当地民间艺人,成立“柏合草编工坊”,并依托“柏合草编工坊”基地,以“品牌塑造、阵地建设、群众技艺培育、草编文化保护”四个方面传承和发展柏合草编。
通过非遗传承人、社区居民、草编民间艺人等共同努力,将古老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发展完美融合、推陈出新,截止目前已开发出上百余件各具特色的草编工艺品。
柏合草编工艺复杂,囊括了“虫虫辫”“水波纹”“拐拐辫”“压二挑二”还有“七股辫”等技巧,通常要经过选草、熏漂、剖草、结辫、煮晒、增白、缝制、磨压等10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