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秋分
2024年9月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的昼夜再次被平分成相等的时间,秋分来了。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从这一日起,阳光直射的位置将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记载:“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其意为,因阳气盛而发生的雷,在秋分后阴气逐渐旺盛阳气渐衰的时节而收起了雷鸣;由于天气逐渐转冷,蛰伏的小虫开始藏于虫穴之中,用细沙土将自己的洞口封住以预防寒气入侵;秋分后,降水量逐渐减少,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河流湖泊等也趋近枯涸。潺潺小溪,游鱼在溪中嬉戏的画面也已不见,只留下浅浅水凼安静地在枯草间倒映着澄净的天空。
秋分·习俗
秋分·祭月节
在古代,人们对月亮充满了敬畏与崇拜,坚信月亮具有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因此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又称为“祭月节”。如今的中秋节其实便是“祭月节”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本是定在秋分这日,不过因为农历八月里的日子并不固定,也不都是圆月,因此人们逐渐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了中秋。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载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彼时的天子会设下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等祭祀用品,向月神求得国泰民安、幸福团圆。
秋分·送秋牛图
秋分时节民间还流行送秋牛图。将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的图样,称为“秋牛图”。送图者多是民间能言擅唱,口才极好之人,在送图时需要说一些符合秋耕、不违农时的吉祥话,这样的人便称之为“说秋官”,说秋官说秋并非是简单三两句即可,而是触景生情,即兴发挥,句句都有韵律,极为动听悦耳,主人听着高兴也会乐而给钱。
秋分·粘雀子嘴
秋分时节部分地区还有粘雀子嘴的习俗。此时正是水稻成熟之际,为了不让麻雀偷食破坏庄稼,农民们都会在这一日煮汤圆时,多煮一些不用包馅的糯米,用细竹叉扦着放到田边地坎。因糯米黏性较大,不好消化,因此人们期望吃了糯米的麻雀们能被粘住嘴,不再破坏自家庄稼。虽然糯米并不能真的粘住雀嘴,但这一习俗传承了千百年,正是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美好祝愿的呈现。
秋分·养生
在岭南地区,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说法,虽秋已过半,但热气仍未消减。此时可食用“野苋菜”,既可清热解毒、补充营养、强身健体,还可预防秋燥,防止鼻咽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