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苗族绷鼓仪式

2025-03-24 11:09
苗族人民认为万物有灵,尤其是去世的先人灵魂仍在。绷鼓时敲击木鼓能唤醒祖宗的灵魂来享供品,与族人同欢同乐。绷鼓仪式一般四五代人才举行一次,由族人自愿捐款、捐物筹集经费。
绷鼓仪式由苗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发起,组成“主事会”,推选一人为祭司,祭司择一“吉日”砍樟树做成长1.3米,直径0.9米的鼓桶,派壮男到“奶头山”山泉边寻找牲畜吃不到、无污染的藤条若干,宰杀黄牛一头取皮,用木材做成圆形“鼓蛋”数个,带上土灶灰、茶叶水在绷鼓场地搭成绷鼓架。绷鼓仪式开始,祭司带领3位吹笙人先向被宰杀的牛烧纸烧香,用绳子将牛皮、鼓蛋、鼓桶固定在绷鼓架上,将灶灰和茶水涂在牛毛上。祭司率领5个吹笙人先拜神灵,再拜祖先后,由9名男性手持藤条反时针鞭打牛皮,再由7名女性顺时针鞭打,后由每户3人或5人轮流鞭打至牛毛脱光,牛皮发白,主事人再用竹篾圈牢钉铁环铁钉后,鼓即做成。天黑后,祭司率5名吹笙人和一名孤寡老人背鼓与族人一同将鼓送入“公房”,经过屋内外对答后(严禁外族人入内,只说苗语)将鼓吊于横梁,祭司念经文,主事一人击鼓,随着鼓点,祭司与吹笙人围鼓边转边拜,边演唱《斗釜歌》。族人喝酒、 吃牛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