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二十四节气 •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2025年2月3日,立春之日,大地有了自己的律动,万物复苏,春意萌动。立春,又叫打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更是干支历里新的干支纪年以及寅月的起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其意为,立春之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苏醒翻动泥土;再过五日,河中冰面逐渐融化,鱼开始游动于水面,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漂浮其上。
立春习俗
迎春
迎春,又称“演春”,目的是将春天和春神“句芒”接回来。句芒,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原身本是鸟身人面,乘两龙,后喜好化身为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据说山东迎春祭句芒神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立春时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句芒神赐予丰收。结束后便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此为春祭。这种活动影响到平民百姓,而后世代传承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迎春活动。
打春
立春之所以还叫打春,便是源自这个“打春”的习俗。在立春这一天鞭打泥塑的春牛,来祈求丰收,据说妇女们抱小孩绕着春牛转三圈,便能在这一年都健健康康不患疾病。《东京梦华录·立春》便载有:“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
咬春
立春日还有“咬春”的习俗。指在立春这天咬食春盘、春饼、萝卜等,意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抑或是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清朝叶国观的《咬春诗》便有:“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明宫史•饮食好尚》中也有记:“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养生
立春之际,人体阳气开始升发,但体内的阴阳平衡仍然较为脆弱,可多吃一些如糯米、红枣、核桃等温补性食物,以增加体内阳气的储备,并提高免疫力。另外,需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洋葱、姜、蒜、芹菜等,这些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