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县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便有人类活动迹象。随着朝代更迭,该地逐渐从东汉时期的白狼国夷地逐渐归附中央王朝,建立了土司制度。据传,崇祯十二年(1639)后,白玉县逐渐为德格土司管辖。德格土司为显现宫廷的繁荣,命令辖区内的大小头人组织艺人进宫比赛。当时白玉县灯笼乡境内地戈头人组织了男女各15人表演的灯笼锅庄在比赛中一举夺冠,得到德格土司的青睐。而参赛舞者比赛时所穿的服装样式也由此传承下来,成为白玉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最主要的穿着服饰。
白玉传统服饰风格独特,制作精美。据说,白玉男子的传统服饰中头饰源自尼泊尔、汗衫样式来自印度、氆氇山源自本地、裤子样式来自蒙古、靴子样式来自宫廷的官靴。经过长久的融合创新,才形成了如今特色鲜明的白玉传统服饰。如今的白玉传统男装为右襟齐脐短装,外罩圆领宽袖长袍,缀以氆氇、豹皮等装饰,下身着灯笼裤,脚踩官靴。头戴意为“六字真言”的“阿德头饰”,身背护身嘎乌,腰间佩戴的降魔宝剑彰显着男子英勇之气。女子传统服饰则仿照了格萨尔王的王妃“珠姆”的隆重装饰。头上饰以如珊瑚、玛瑙、松耳石、蜜蜡、金银制头花等精美的宝石,把最荣耀和宝贵的放在头顶,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前胸或后背。白玉县的女子头饰没有婚否标记,无论老少,都将头发编成许许多多细长的辫子。前额分发处从额头顶到后脑勺顺着发路编一根较粗的发辫,额顶嵌上蜜蜡,用两颗珊瑚串上一颗绿松石固定在头顶,后脑勺用头花点缀,代表着吉祥如意、平安快乐。 (白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