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汉时期,北川就以盛产土漆(生漆)而闻名。明末清初,北川羌族技师马达兴开设作坊,首创水磨漆器制作工艺,他的儿子马良云将之发扬光大,自此,羌族水磨漆艺在北川地区日渐盛行,流传至今。
羌族水磨漆器制作有80道工序,是精细木作、雕刻、美术及漆艺的天然融合,大部分为7个主要阶段,即:①打坯,②背布,③上灰,④水磨,⑤上漆,⑥绘制,⑦抛光,所有工序皆由手工操作完成,其工艺涂层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周期长,每道工序细致而复杂。
羌族水磨漆画绘制以山水为主,同时也有生动的人物、花鸟、草虫及各式图腾符号纹样,既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色彩与线条构成特点,又呈现出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具有极强的文化艺术价值。另一方面,羌族水磨漆取材于天然漆树,无化学添加成分,并运用独创的绘制手段,将矿物颜料完好封存于漆底,令漆器表面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耐浸泡的特性。漆器制品繁多,既有装饰器物,又有生活用品,加之独特的艺术工艺,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与极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