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川北与陕西连界,陕西的地方戏如秦腔、汉调二黄等常在这一带演出,对川班影响甚大,所以多以唱弹戏为主。所演剧目多“本头戏”(即大幕戏),如弹剧的春(《春秋配》)、梅(《梅降亵》)、花(《花田错》)、苦(《苦节传》)等。其剧本结构比较严谨,上场引子下场诗注意前后呼应。唱腔和讲白中多川北土音,如“刘”“牛”不分,“黄”“房”不分等。
川北河川剧弹戏腔的发展特别突出,并具有强烈的川味和川北地方特色。川北河的演员,以当地川北人为主,因为久居一地,则要求剧目不断翻新,因而川北河的“三国戏”“聊斋戏”、民间传说故事、传奇戏、爱情戏和土生土长的灯戏剧目都特别丰富,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