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 | 巴渠河川剧艺术

2024-08-14 11:04

巴渠河川剧艺术流派是隶属于川剧四大河道之一,下川东川剧艺术流派的分支,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部的巴河、州河、渠江流域及其支流汇集于嘉陵江注入长江的广大地域的一个川剧艺术流派。

巴渠河川剧历史悠久,唐、宋两代兴盛的木偶和皮影戏,在川北农村广泛流行。相传在元、明时期巴渠河就有“川木偶”“陕灯影”演出。巴渠老百姓喜文好乐,巴渠河川剧绵延不断。据《巴中县志》记载:“清嘉庆二年(1797),白莲教义军首领罗其清率师攻占巴中(今巴州区)后,在城西严公庙戏楼演戏十日”。清道光二十年(1840),巴中县城西外街川剧玩友“永兴茶栈”老板孙永兴创立了会唱“灯影儿调门”的川剧班会“永兴社”,他们既能够举行座唱,又能够“彩唱”(即化妆登台演出)。由此可见,巴渠河川剧代代相传至今有200多年历史。

由于秦巴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方言土语等各种因素,巴渠河川剧受陕西“陕灯影儿”艺术的影响,唱腔带“陕味儿”。以前,巴中人把陕西人叫“老陕”,把秦陕戏曲唱腔叫“陕腔”。巴渠河川剧唱腔模仿秦陕戏曲,又带本土“苕味儿”。巴渠河川剧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其融合了多种声腔艺术,如高腔、昆曲、胡琴(皮黄)、弹戏(川梆子)、四川民间灯戏等等,最终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巴渠河一带的声腔音乐较多地保存了自己的特色,旋律、节奏、板式、使用方法和习惯都与其他河道流派有较大差异。它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精美的服饰,深受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