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堂灯戏发展至今已有至少400年的历史,《四川省地方灯戏志》记载:“四川灯戏为川戏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养料。堂灯的一些曲调,不仅被川剧吸收为声腔,而且灯戏的很多传统剧目、表演艺术,也大大丰富了川剧艺术的表演能力。”堂灯和川剧是源与流的关系,峨眉堂灯戏的唱腔形同川戏,呈活泼、幽默风趣、载歌载舞的特点。
在表演峨眉堂灯戏时,需用到以胡琴为主的弦乐,唢呐、笛子、箫等为主的吹奏乐以及大锣、梆子、碰铃、皮鼓、钹等为主的打击乐,表演形式有唱有白,有歌有舞。演员人数视剧情而定,多为“丑”“旦”搭配的二人台式。峨眉堂灯戏的调式以“五声为主”,即“宫”“商”“角”“徵”“羽”,唱腔高亢悠扬,帮腔洪亮激越,道白则全部采用当地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