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迪厦

2024-08-27 09:54

迪厦这一名字本就蕴含着丰富的寓意。“迪”(迪尕尔)代表着戏剧,是唱腔、唱词、舞蹈动作的结合;“厦”(厦卓)则是指舞蹈,是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抒发感情的表达形式。据史料记载,迪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布时期,距今已有至少2000余年历史。松潘作为历史上的边陲重镇和商贸交易集散地,迪厦随着戍边和迁徙的藏民一起被带到了这里,并就此生根发芽,形成了如今极具地方表演特色的松潘迪厦。

迪厦通常是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进行。该表演在松潘藏族聚居区普遍存在,但是因为区域不同,又有所区别。如,农区有,牧区没有;县城以北的川主寺片区和县城周围的城关片区只有男性可以参加,而县城以南的镇江片区和热务片区男女皆可参加等。

通常表演时,人员身着盛装,场内放有舞狮、牦牛、鼓钹等道具,以及供奉吉祥五谷的“谐玛”。领舞者手上拿着“箭旗”和绑有羊毛的柏树枝,随着旋律边唱边跳,围成圆圈进行表演。迪厦的唱词是格律诗的形式,各个部分的句式长短相同,中间加有各种衬词,如“噢瑟罗”“拉嘉洛”等。在表演中,一般前半圈的人问,后半圈的人答,或者后半圈的人重复前半圈的内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互动模式。其表演内容丰富多彩,从祈福、自然崇拜到寓教于乐,涵盖了人类的起源、部落的世袭、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在表演中,迪厦通过模仿飞禽走兽、人物姿势和自然的形态等方式,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