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扬琴属于一种典型的“说唱”表演形式。清末传入巴中,据《巴中地区文化志》记载:“巴州秀才邱本岑于城北组建‘击壤居’,以唱扬琴为乐。”“民国中期,以肖正明、袭祉安等于城南仁和茶馆成立‘南熏韵社’邀艺人击琴以飨茶客。”当时演唱的剧本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如《闯宫》《醉酒》《华容道》《活捉三郎》《清风亭》《秋江》等。
四川扬琴(巴中扬琴)这种曲艺表演形式,自传入巴中就被推崇为高尚清雅艺术,通过融入巴中地方音乐和语言风格等特色,形成了巴中扬琴独特的川东北流派。演唱时,5人自持乐器分角坐唱,称为“五方”,一段曲目称之为“一出戏”,表演以叙事为主,讲究坐地传情。巴中扬琴唱腔一腔一调,一板一眼都具有一定的传统规范,基本分为大调、越调等。曲调则分为清板、男女一字、二流、三板、紧中慢等。根据生、旦、净、末、丑各角色的不同,其发声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小生的念唱飘逸潇洒,武生则要带阳刚之气,须生、老旦需力求苍劲,净则讲究阔口劲道……每个唱腔都要符合角色,在扬琴、京胡、二胡、小三弦、鼓、檀板梆子的伴奏下,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