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江河号子(铜河船工号子)

2025-08-18 10:58

西汉文帝时,宠臣邓通获赐蜀郡严道铜山(今乐山沙湾铜街子一带),特许开采铜矿并私铸“邓氏钱”。此特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繁荣。而位于大渡河下游沙湾段的铜河,也因邓通造币带动的区域发展,成为重要的运输通道。来自五通、牛华的盐,乐山的生丝,夹江的纸及其他大宗土特产,均依赖铜河船运,铜河的船运在这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铜河船工号子就是在铜河航运的空前繁荣发展中逐渐形成。

 

铜河船工号子集指挥航运劳作、协调航运劳动的一致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种类和唱法十分丰富,有挣滩号子、上水号子、下水号子、横渡号子、分橹号子、流水号子、扯漩号子、靠岸号子、纤担号子、上滩号子、下滩号子、平水号子等24种。江河之上的船工们视水流缓急和滩势平险而定曲调,唱法各异,有川剧高腔、四川曲艺、山歌、数板(又唱又说)等,主要音乐特点是高亢明亮,婉转悠扬。

 

铜河船工号子的表现形态为一领众和,一人领唱或两三人轮换领唱,唱词内容更加丰富,可谓唱天唱地、唱古唱今,其中既有川剧戏文唱段或唱本、传统的自编唱段、触景生情的即兴演唱,也有无歌词全是劳动吆喝声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