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灯戏(夹江麻柳堂灯戏)

2025-05-15 10:09
夹江麻柳堂灯戏又被称为堂灯,据说来源于唐太宗准奏灯戏进宫表演的故事。相传,唐太宗厌倦了宫娥彩女的歌舞表演,于是皇后和刘妃献计召集乡间艺人进宫表演灯戏。太宗准奏后,进宫表演的灯戏让太宗龙颜大悦,遂把灯戏命名为唐灯。后来唐灯盛行,农户堂屋里都在演唐灯,于是有了堂灯的别称。
夹江麻柳堂灯戏小型、轻便、灵活,以传统打击乐器为主的乡土味唱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欢迎,逢年过节、婚娶寿庆都是它的表演情景。夹江麻柳堂灯戏的主调是“胖筒筒”,即正调,此外还有小调。其唱腔曲调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堂灯主调,其中又分为男腔、女腔和男女同腔,二为民间小调,如“补缸调”“望夫调”;三为本地山歌和号子,如“送茶歌”“麻柳湾”。表演时,演员像戏剧一样根据内容装扮角色,在唱法上,男七字一气唱完,女七字两段唱完,伴奏乐器以胡琴(二胡)为主,伴以唢呐、笛子树叶琴及传统打击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