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羌族口弦

2024-09-28 00:49

人类社会初始,语言,尤其词汇是极其匮乏的。人们为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往往需要借助于身体、手势和包括口技在内的其它手段。后来,人们受动物叫声等启发,发现特定的声响只传递一种特定的信息,而且这种声响和语言一样,都具有跨越时空、传达信息的功用,口弦便因此诞生。羌族口弦从产生起,其形制、发声原理等,并未得到大的改进,直到奴隶社会发展时期,才出现了骨制、铁制等不同造型,发声原理也有了些许变化。此后,口弦的外观、形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羌族口弦从结构、发声原理到外形,都深受鸟兽发声结构的启发,具有显著的仿生学特征。演奏时,左手握弦头,大指在内,食指在外。右手食指拉住弦尾线后在指第一关节上缠绕一圈,和大指捏在一起。把响篾横于上下唇间,两头靠近嘴丫处,右手腕适度用力往右拉动,一般一拍拉动一次。两唇根据所弹曲子的音高,开、合、缩(嘴角向两边张开),以口腔为共鸣箱,发出美妙的声音。开时发出的是中音,合(唇向前伸圆)发出的是低音,缩时发出的是尖声(高音)。而它作为男女的定情信物,更是羌族妇女所钟爱的乐器之一,常常随身佩戴,具有彰显女性社会价值和装饰服装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