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二十四节气:霜降

2024-10-23 14:01
2024年10月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全国各地平均气温显著下降,昼夜温差达到了一年中最大,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了。此时的夜间温度骤降,空气中的水汽在枯黄的草叶上凝结成白色的冰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便载有:“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其意为,霜降至,天气转冷,豺狼等野兽开始为越冬而做准备,大量捕获猎物并将其储存起来,在古人们看来,这样的行为仿佛是一种感恩天地馈赠祭礼的仪式感;寒风席卷,大地一片枯叶翻飞的萎靡之景,衰败枯黄的落叶飘落到地上成为泥土的养料,为明年春季提供滋养;此时的蜂蝶早已不见踪影,蛰虫亦是无声无迹,动物们都藏入洞中不愿外出,逐渐进入冬眠,为明年养精蓄锐。

 

霜降·习俗

授衣节

霜降时值农历九月,《诗经·豳风·七月》中曾载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意为,农历九月开始,天气转凉,人们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物,妇人们拿出棉衣送给远方戍边或是服徭役的亲人。此日便被称为“寒衣节”或“授衣节”。此习俗起源于周朝,但传至宋朝时,人们认为十月堪堪入冬,九月授衣为时尚早,因此便将其移至十月朔日,且逐渐发展成祭祖,为逝去的祖先也一同送去过冬寒衣。《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十月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时至明朝,送寒衣的习俗进一步发展,寒衣也更是丰富多彩且颇有讲究。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便详细描述过,“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

 

 

打霜降

 

霜降节气恰逢秋收末尾,俗话说:“霜降到,无老少。”无论庄稼成熟与否,都可以收割了。在清代以前,各地的校场演武厅会在这一日举行隆重的收兵祭旗仪式。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武官们身着铠甲,手持刀剑,在鼓乐炮礼中浩浩荡荡前往旗纛庙。霜降日五更际,武官们集聚庙中,行祭祀大礼。礼毕后列队朝天空放空枪3响,再依次试火炮、打枪,这便是“打霜降”的习俗。人们坚信武将们“打霜降”后,司霜的神灵便不敢随意下霜危害农作物,明年必定能有一个好收成。这一日热闹非凡,百姓们蜂拥而至“看旗纛”听打炮。人们还常以听到枪响与否和声音的高低来预测当年收成丰歉。

 

 

吃柿子

霜降作为秋季向冬季过渡的一个节气,温度下降明显。在这一日,部分地区的人们会食用红柿子。泉州一带流传着“霜降吃丁柿,寒冬不流涕”的谚语。人们认为在霜降节气吃柿子可以保暖御寒、有效预防嘴唇在冬季干裂。鲜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凝结的冰霜仿佛是粘在柿子上的糖渣,因此在万物萧瑟的时节,火红的柿子又有“柿柿如意”“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

 

霜降·养生

霜降,作为秋冬之交的关键时刻,标志着阳气从收敛逐渐转向隐藏,在注意“秋冻”的同时,亦不可忽略“秋燥”。《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此时,食用一些酸味的食物有助于收敛肺气,为避免肺气散失,应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同时还可食用一些银耳、百合、雪梨、白萝卜等具有滋养作用的食物,能有效清疏肺部,释放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