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盐边茶制作技艺

2024-08-08 10:07

盐边国胜茶制作技艺是勤劳智慧的先民在茶事劳作中,不断探索总结而成,并世代传承。其种植、采摘、加工、饮用历史悠远。

据《山水经》记载:黄帝长子昌意沿江游牧狩猎时,感染时疫,发烧心闷,见江岸百灵山茶花盛开,便采嫩叶生嚼吞食,渐渐病愈。之后便教当地人:“谷种稻,坡植茶。”华夏之茶,由此得以在海内发扬。《茶经》又记载,司马相如嗜茶如命,一日不可或缺。他曾奉汉武帝之命深入西南夷地,“相岭筑路,孙水(今安宁河)架桥”,于盐边鱼场设置大笮县,司马相如每日所饮,便是采自百灵山的野生茶叶。

历史上盐边县也是重要的茶马古道驿站,明末清初就有当地商人收购茶农手工炒制的茶叶,再由马帮销往外地,再换成本地人需要的商品由马帮运回,可以说国胜茶极大地繁荣了当地的经济文化。

盐边国胜茶制作技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而闻名。茶叶经采摘、摊凉、杀青、揉捻、炭火烘焙等精细工序制作而成,历经“三炒三揉”,锁住茶叶的香气,提升茶叶的韵味。国胜茶对鲜叶要求十分严格,采摘时间最佳为清明前,俗称“明前”,鲜叶采摘标准分三级,特级为芽,用于“银尖”茶叶加工,一级为一叶一芽初展,二级为一芽两叶初展,主要用于“毛峰”茶叶加工。茶叶形状如柳眉,芽头壮实,所泡茶汤颜色清透,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浓香,香胜幽兰,入口兰香余韵不绝,回甘持久绵长,被誉为“绿色仙茗,茶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