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落西下取材于民间爱情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大巴山人在特定时代的情感生活和社会现状,是承载大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爱情婚姻的载体。巴山地区是我国南北民间文化交汇融合之地,月儿落西下则是北方鼓子词与南方曲词交融的产物。这类唱词作品为我国北方明代时期出现的鼓子词,多为民间艺人创作,流传到南方后又成为民间的“花鼓”演唱,用小鼓小锣伴奏击拍。
艺人演唱时击鼓为拍,将小鼓小锣系在架子上,将木槌用绳索连起来用手拉扯进行打击,形成一种特殊的鼓锣齐鸣的伴奏击拍演唱方式。月儿落西下的歌词一、二、四句为五言,三句为七言格律诗,全诗684行,其写作手法多用赋、比、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比喻新奇鲜活,排比对仗工整。音乐旋律调式为民族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其曲式结构大多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不管歌词多长,均用此曲反复咏唱。其唱腔悠扬婉转、低沉哀怨,伴随歌词,情深意浓,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