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脚狮子起源于武胜当地的“地狮子”,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通过师徒世代口传身授,延续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踩高跷作为我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据《武胜县志》(文化志)中记载可知,每到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各场镇袍哥、行帮会集资组织玩龙、舞狮等活动,热闹非凡。其中,舞狮又分为地狮子和高脚狮子两类。表演时,包锣、小锣、马锣、镲、小鼓为其伴奏乐器。高脚狮子的开创者冉华,在“地狮子”的基础上,自制了舞狮道具,创造了极具川东北地域特色的“高脚狮子”表演形式,开创出各种舞狮“套路”,一时间“冉家班”在岳池、武胜、广安三地声名渐起。高脚狮子,也发展成了当地的一种民间风俗,传统节庆日及红白喜事都能看到其身影。
高脚狮子的制作十分绿色环保,多是由舞狮人根据自己的肩宽、头围、腿长等就地取材,湘妃竹、苎麻、棕榈树、柏树等都是制作框架的绝佳材料,再辅以兔皮、黄泥、报纸、胶水等十余种辅材,历时三五个月不等便可制作而成,由此制成的道具,绿色环保、小巧灵活、坚固轻巧又抗摔,表演时亦能人狮合一。
高脚狮子表演新颖灵活,一头狮子2人舞动,一人顾头一人顾尾,同时还有两人逗宝,一人扮作笑和尚,一人扮作灵猴。所有表演者都需脚踩高跷踏着锣鼓点子嬉戏舞动。表演没有固定模式和动作,随意性较强且略显夸张诙谐,极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