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安安送米传说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的孝泉镇。姜诗、庞三春夫妇对父母十分孝顺,姜诗后被举荐为孝廉,任江阳县令,后辞官侍母。姜母因听信谗言,逼迫儿子休妻,三春被休后寄居白衣庵,仍然纺织换米供养婆母。7岁的姜安安担心母亲吃不饱饭,就把自己每天上学的学米抓一把存起来,积攒多了就给母亲送去。安安行孝,感人至深,后来姜母明辨是非,叫姜诗和安安去白衣庵接回三春,一家人终于团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安安送米传说由元代郭居敬编入古代《二十四孝》一书,因此广为流传。后经民间口头演绎出了“千年送母”“临江汲水”“太白赠鞭”“孝德化泉”“顺母休妻”“白衣寄身”“安安送米”“卢林辩非”“阖家团聚”等“一门三孝”的系列故事,并被后人改编成戏曲、评书、小品等文学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安安送米传说曾在“勾栏瓦舍”“茶馆”等地方说唱宣扬,如今孝泉镇每年举办感天大孝祭、孝文化旅游周、安安送福等民俗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德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