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福建客家人将石坪山歌带入威远县山王区石坪乡,即今天的观英滩镇。石坪山歌来源于先民的劳作,起于清代中期,兴于清末民初,盛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融合了当地文化与客家文化,形成了歌事、歌俗、歌礼、歌规等民间习俗,成为山区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
石坪山歌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其中一人领唱、众人齐唱最为常见。这种山歌多用七言四句,富有韵律和歌唱性。唱词采用比兴手法,上句起兴、下句抒情,衬词因曲牌而异,多为“哟嗬”“嘿哟”“哎呀”等虚词,部分为实词,并以地方习惯发音,古朴优雅,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其形式有长调高腔和短调高腔,调式多为汉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角调式。石坪山歌的曲牌多样,如《二黄腔》《钻山调》等。石坪山歌的唱腔高亢粗犷、委婉细腻,声域能翻山越岭、穿云透雾,感染力极强,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地域风情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