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蚕茧纸轩丝绘画

2024-10-28 10:27
据《唐氏族谱》记载,唐氏家族世代养蚕,清代晚期唐氏太祖在翻阅《事类赋》时,看到卷十五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评价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这让其颇感兴趣,便开始在家尝试制作蚕茧纸。多番实践下,唐氏太祖发现可以让蚕在模具上自行吐丝锁边,按照作画者的需要,织成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蚕茧纸。自此,失传千年的蚕茧纸被重新制作出来,与此同时他也发现用蚕茧纸画画、写字,和其他纸有很大区别。在不断尝试各类书画技法后,最终确定以传统工笔画法为基础,结合当时传入中国且产生较大影响的西洋画法,在蚕茧纸上作画最为适宜,并创立出适合蚕茧纸特性的“笔绣”技法。
蚕茧纸光洁度好,正面洁白、发亮;纸张强度好,柔韧、张力大、纤维长。但由于其表面不平整、不吸水且有光泽,因此需将矿物质颜料加植物和骨胶等物质相互搭配重叠,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结合西洋画法,用“笔绣”“揉笔”“飞笔”“滚行”“填色”“打磨”等六大技法进行绘画。该书画是根据线条的长短粗细,色彩的冷暖对比,光线的明暗、虚实变化为主要造型语言,运笔时基本上是中锋用笔,实物两侧、面、边线模糊,有反光折射立体感。肌理变化靠颜色之间相互协调融合形成,色彩不要平均,表现一个是明度,一个是彩度,亮、暗之间有节奏感。浓淡干湿用颜色对比来显示质感、距离和灵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