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省扶贫移民局指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重点打造的话剧《高腔》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隆重上演。据了解,这是四川首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的大型原创话剧。5月以来,该剧在达州、宜宾、内江、广安武胜等市县开展巡演,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一线扶贫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并出现加场观剧的热潮。
当晚,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部分省级定点扶贫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观看了此剧。
话剧《高腔》改编自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马平的同名小说。剧中以花田沟村在两年内退出贫困村为主线,以扶贫干部真抓实干、贫困农户自尊自强、历史恩怨涣然冰释、产业之路艰难探寻为重点,成功塑造了第一书记丁从杰、农村新型女性米香兰、扶贫干部滕娜等时代新人形象,生动阐释了“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扶贫关键在于扶志”等深刻内涵。尤以高腔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为题,激情唱响乡村振兴的时代新声。
高腔、草锣鼓等四川典型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运用,一张老照片探微主人公米香兰的内心隐秘,一个老柴疙瘩见证人性回归,一座老戏楼重焕生机,辉映乡村振兴宏大背景,它们与新建的文化广场、文化室,共同构成花田沟村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话剧《高腔》用鲜活的文化元素和生动的故事,揭示了文化扶贫的深刻要义。
整场话剧演员们都使用川北方言,口语化的演绎让观众感受更加亲切,增加了代入感。舞台展现上,也运用了形象、艺术地呈现。农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条凳,巧妙的出现在了舞台中,频繁多样的设置拉近了舞台与生活的距离。
在该剧导演王根看来,这部与农村、农民及土地密不可分的戏,话剧《高腔》在舞台上进行了形象、艺术地呈现。就连在农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条凳,也被运用到舞台上。频繁和多样化的设置,既灵活运用了这一道具,又拉近了舞台与生活的距离。“比如条凳在舞台上,变化出农村坝坝会的会场、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建房的屋基、果林和乔迁新居宴客的席座。甚至条凳的摆放的不同,也展现了不同的形象。将凳脚朝上,它们就成了地里的麦苗,排起来又成了另一种植物。下一步将增强该剧与川剧的跨界,在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方面处理得还可以更加外化。”
在巡演过程中,第一书记看完话剧《高腔》后,纷纷点赞。认为话剧非常真实的反映了他们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这也体现了话剧《高腔》的创作初衷,就是反映脱贫攻坚这个伟大的时代任务,讴歌无私奉献的扶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