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

2024-09-30 09:55

 

德昌傈僳族长期居住的凉山州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野蜂资源丰富。作为狩猎民族的傈僳族人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出了独特的野蜂养殖习俗,养殖种类多样,包含了马蜂、土琴蜂、牛角蜂、狗屎蜂等近20个品种。在傈僳族人的精心管理下,野蜂们在蜂巢内自行繁殖,形成稳定的养殖规模。

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取材于大自然,环保又健康。他们寻找野蜂有一套奇特的方法,捉上一两只蚱蜢等昆虫,固定在一根细棍上当诱饵。然后用一根长头发,一端打上活结,另一端拴上白色的火草皮或鸡毛等显眼、分量轻的东西,用作跟踪的参照物。然后拿着有昆虫的细棍在林间舞动,引来野蜂飞到棍上啃虫肉。时机合适时,便将事先准备好的拴有醒目标志物的头发丝,牢牢套在蜂腰上。野蜂将肉啃成一个接近花生米大的肉团后,将其抱起往“家”飞,捕蜂人随即跟着野蜂飞跑。由于捕获了猎物,蜂的灵活度和飞行速度都慢了很多,捕蜂人就跟着白色的参照物追,看落在什么地方,就能找到野蜂窝的准确位置。接着,他们采用火烧后迅速用一块布包裹住野蜂窝,然后用刀割下将野蜂巢取回家悬挂在房前屋后,不需要喂养,让野蜂自己在蜂巢内繁殖。每年8月左右取第一次蜂蛹,以后在9月、10月各取一次。每次摘取蜂蛹后,他们会将蜂巢缝好循环利用。
养野蜂、取蜜、取蛹不仅丰富了傈僳族人饮食文化,还成为了他们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