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藏族山歌是藏族人民在放牧、伐薪、田间劳动过程中为驱散疲劳、抒发感情而创作的歌曲。据可考史料记载和民间艺人口述,早在公元8世纪以前便有一种名为“鲁”的民歌载体,它产生并流传于甘孜州的炉霍县等地及阿坝州的马尔康、金川、松潘等部分地区,这便是藏族山歌的最初形态。藏族山歌在藏语中亦被称为“拉鲁”(laglu)或“鲁”(glu),是一种纯民歌形式,可以由歌者根据情绪状态而即兴发挥。
川西藏族山歌节奏非常自由,旋律结构基本上采用分节歌的形式,一般以上下两个乐句或两至三个乐句构成乐段,第二乐句在演唱中不断重复或变化重复。藏族山歌常见的调式为羽、商、徵调式,旋律均为五声音阶,音域非常宽广,音程起伏也很大,有“云的飘逸,风的潇洒”之评,人们称之为“康巴昂叠”,意为康巴华彩性的山歌,又称“康巴昂任”,意为康巴长调。其歌词多为3段,前两段常采用比拟手法,直到第3段才点出主题。
川西藏族山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善于比喻。要么其势像雄鹰展翅冲上云霄,要么其韵像鸟语衔着花香。其中,善于比喻是因为山歌来自民众,人们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劳动,接触了诸事物,认清了它们的本质特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往往就联系起自己所熟悉的具体事物,用外在事物来表达内在的思想感情。由于采用了生动有力的比喻,使山歌比其他民间文学作品更显得受人喜爱、易记、流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