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童舞”是由“跳云童”发展而来的,而“跳云童”又是由旧时华蓥山宝鼎庙会香客队伍的开道仪式演变而来,其演变过程长达200余年。
开道者手执云盘为云童,云童通常设十二人,男、女童各六人。执云盘者为文童,执灯笼者为武童,另有云盘若干。跳云童除基本动作外,还有黄龙缠腰、铺地莲花、苏秦背剑等二十余式,动作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音乐为打击乐,由小锣、小鼓、小钗和包锣组成乐队,在队伍行进时击打伴奏,节奏简单、鲜明。
跳云童行进式表演时,锣鼓喧天,着民族服饰的文童武童随鼓点移动、穿插、腾挪、造型亮相,动作大方,气氛虔诚、肃穆、祥和而热烈。跳云童虽起自佛事活动,却起源于民间,虽祭祀神灵,表达的却是人类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和平的美好愿望。
1957年,原双河乡老艺人唐明道等经过艺术加工,把跳云童改编成云童舞,搬上舞台,取名“云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