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杵坭山歌

2024-11-11 09:52
杵坭山歌的历史可被追溯到17世纪到18世纪清康熙年间,和泸定县的兴起、茶马古道文化、泸定桥文化与革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渊源,是泸定县社会生活的艺术缩影和凝聚,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起初,杵坭山歌由茶马古道上的背夫和生意人带来,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地方民族特色和风格,在当地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汉族、藏族、彝族等民间歌曲的旋律逐渐被融合,形成了如今优美动听、若即若离、荡气回肠、抑扬顿挫的艺术特征。
杵坭山歌歌词内容以每句七言而得名,调式大多采用五声音阶的徵调式和羽调式两种。在演唱方式上,主要有独唱、齐唱、对唱和一领众和。杵坭山歌的唱腔多达四十余种,可以用任意一种歌词来套多种曲调,也可以用任意一种曲调去套多首歌词。杵坭山歌的演唱场合十分多样,农耕、行路、放牧、婚庆和民间歌会都是其主要的演唱场景。不仅如此,杵坭山歌内容多样、曲目丰富,有情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等种类,这些曲目包含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内容,用方言土语演唱的山歌简单朴实、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