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世纪,画家“萨多·罗绒”在继承“门尼”画派后,又集各家之大成开创了一门新兴唐卡绘画流派。该流派以其独树一帜的画法、潇洒传神的画风成为了唐卡绘画艺术花园中一朵难得的奇葩。门萨画派流传于白玉县一带,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河坡乡普马、麦学等部分村寨。以俄色家为代表,一种是为各地寺庙绘制大型壁画唐卡,另一种则是接受预订为客户绘制私人唐卡。
门萨画派与其他画派最大的不同在于“起稿”这一环节。门萨画派的画师不打格不画线,仅凭画师的记忆与功底,直接在布面上勾画佛像。待勾画完成后再用《度量经》的规制衡量所画是否准确。且该画派在绘制时十分讲究“协调”与“韵律”。协调是指画面布局、色彩关系、人物动态、山水石树等背景都融入了画师本人对世界的认知与感悟。韵律则是指画面线条是否流畅传神,“见色不见笔”,所绘人物讲究相互呼应,身体曲线流转自然、起伏得当,主尊与周边所绘以神情顾盼、若有所思为佳。门萨画派的唐卡画法各有创新,但在佛像眼部的画法上却保留了传统的古拙式样:静寂像眼形如鱼,眼角细长,略带笑意,令人一见便生亲近之感;忿怒相则三目圆睁外突,眼露四白,庄严威猛;仙女飞天眼部细长,眼尾上翘,极尽婀娜之态。整幅唐卡落笔大胆、一气呵成;用色鲜明、古朴厚重,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