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康定溜溜调

2025-08-18 09:46

康定溜溜调诞生于汉藏杂居地区,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康定溜溜调作为康定特有的民间山歌,它是由当地原有的藏族山歌,与随着康定锅庄文化兴起、由往来马帮带来的汉族民歌相互交融而成的,并由当地的农牧民以及因茶马互市而出现的“缝茶工”、外来的“驮脚娃”(马帮的马夫)等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

康定溜溜调因衬词用“溜溜”二字而得名,这一衬词在歌词中反复出现,几乎每句都有。康定溜溜调的歌词长短不拘,多为七字句,质朴简练、比兴手法巧妙,寓意深刻。其音乐旋律既有山歌的奔放自由,又有小调的轻柔明快,调式多为民族五声羽调式。曲式结构有两句式、四句式、六句式、八句式,甚至多达几十句式。在运用时,有的是一词多曲,即一首歌可以放在任意一首“溜溜调”中唱出;有的是专曲专词,即一些歌有相对固定的词和曲;还有的是一曲多词,即一种曲调可配多首歌词,这是“溜溜调”常见的一种形式。康定溜溜调广泛流传于康定农牧民生产生活之中,分为情歌、拜年歌、劳动歌、苦歌、劝诫歌、采茶歌、尊老爱幼歌等,歌词内容与康定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密不可分,寄寓了劳动人民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对父母亲朋的祝福、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