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板凳龙是“湖广填四川”时期由湖南籍移民带入达州东部经开区安仁乡,受巴楚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安仁乡民在祈雨、年庆等活动中使用、演绎,经过300多年的不断演变而产生的一种民俗舞蹈。
安仁板凳龙伴奏不用乐曲,只配锣鼓,演出方式灵活,可单龙独舞,也可多龙共舞。表演时前面二人各一手执一条板凳腿,后面一人双手执两条腿,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
安仁板凳龙有追、赶、跑、跳、翻、滚、蹿、爬等基本动作,表演者在不停的奔跑中,一边翻、滚、跳、跃,一边舞动手中的板凳龙,不断变换队形和姿势,以表现出龙戏水、龙摆阵、龙蹿珠、龙抱宝、龙配凤、闹龙宫、跳龙门、龙归巢等不同场面。表演者的刚劲舞姿,有力的动作,充分显示出男子汉的强悍、敏捷、灵活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