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古称严道,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部落在此生息,西周阶段,这里是边境贸易要地和冶铜基地;春秋时期,楚王后裔岷山庄王把这里作为从丽水运送黄金的要道;秦惠文王更元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置县名严道,派战功赫赫的弟弟樗里疾为首任县令;汉文帝时期,宠臣邓通在严道冶铜铸钱,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多少金钱布天下,不知更有邓通城”;汉武帝时期,派司马相如从这里打通牦牛道,开辟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从先秦到两汉,这里既是应对西夷入侵的军事要塞,又是通往西南的咽喉重镇。唐宋以后,荥经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这都为荥经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光耀古今。
西蜀古刹
穿越世纪的辟支佛道场
古木掩映间,山门巍巍、佛塔寂寂,香烟袅袅、禅音悠悠,这就是西蜀名刹云峰寺。寺院依山叠造,山不高而幽,水不深而秀,占地近百亩的禅院掩映在参天古木中,气势恢宏,建制庄严。历代文人雅士在寺内留下的众多碑记墨宝,让千年古刹隐隐透着悠远的文脉气息。
云峰寺“始建于唐、兵毁于元、重修于明、续修于清复修于今”。寺内古建筑分为左右长廊厢房、亭台、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毗卢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圆通宝殿等七重大殿,逐殿拾级而上,宝相庄严。古寺为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辟支佛道场。其著名景观有“三奇”、“三绝”:“三奇”即古楠、古塔、清风洞;“三绝”即太湖飞来石、四季神水、摇亭碑动。
寺内最大的看点是以桢楠为主的古树林,桢楠、银杏、古杉、紫荆、黄桷楠等参天古木,阴翳蔽日。据说这是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古桢楠林,其中分列于天王殿石梯两侧的两株尤为壮观。
在云峰寺高大的山门外,曾经有一桥叫“仙缘桥”,桥牌坊上一副对联口传书载至今,联为:“前度勾留,借一片闲云,每到斜阳倚树;此间小憩,听半湾流水,何殊清夜闻钟。”
澄心岩上,篆刻着《心经》铭文。铭碑由刘文辉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浏览太湖寺时捐刻,由荥经人陈仲光代书,然后把澄心岩凿平一方嵌入。
古寺辉煌,传承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辟支佛道场;古木幽深,庇荫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忧国怀乡的清梦。
2014年,云峰山景区依托千年古禅院、千年桢楠王以及周边秀丽山水,完成云峰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仙缘桥、文化牌坊等57个项目新建改造,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实现荥经A级景区“零突破”。
千年黑砂
荥经黑砂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至今沿袭春秋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独特,具有耐高温,抗腐蚀,不氧化,不变色,煮食不与食品中的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且保质、保温、保鲜、对人体无害等优点,是理想的生活器皿,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
砂器的制作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其中制坯造型是砂器工艺的重要环节。手工的轻重、图案的精致、打磨的程度、焙烧的火候、上釉的优劣都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
在灾后重建进程中,荥经县投入一个多亿推进砂器文化博览苑、博物馆和严道古城遗址公园广场建设,加快中国黑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历史文化精品景区。
何君阁道碑
南方丝绸之路的沉默见证
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称自己在大夏国(今阿富汗)见到了蜀布、邛竹杖,由此断定中国西南有一条通往域外的古道。为了打通和天竺的贸易,汉武帝派司马相如等人在西南万山丛中,开辟了一条车马大道,这就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这条国际商业动脉,便从荥经经过。
2004年,在荥经县烈士乡境内,发现汉代摩崖石刻——《何君阁道铭》。其铭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铭文虽用圆笔,而结字力求破篆体之圆而立隶书之方,笔力雄健,气势夺人。圆笔中锋,结字宽博,时见篆意,南宋洪适称其“字法方劲,古意有余” 。《何君阁道铭》反映了隶书告别篆体,自身走向成熟的一种现象,可谓西汉至东汉隶书发展转折点的一个标志,所以,洪适称“东汉隶书,斯为之首”。
一千九百多年前,汉朝通往南亚和中亚,远及欧洲的国际交通线南方丝绸之路,就从这石刻下方的木质栈道经过,带着古代中国的自信和辉煌,延伸向古代印度和罗马。今天,碑刻风姿犹存,栈道不复存在,但修筑栈道时打出的孔洞,却还留在何君阁道碑所记载的这段山崖上。
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荥经县启动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的打造。实施姜家大院、新添驿站、石佛寺、何君尊楗阁道、九把锁等近20个古道景点的维修加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开辟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