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古镇流水潺潺,灵动而充满生气。如今,水不仅流经古镇,还引入了古镇。自西寨门起,经镇龙街、卧龙湖至鹿溪河,形成了“黄龙见水、溪通古蜀”的溪流渠。 摄影:赵学
进入古镇,即见龙潭广场,中央一侧卧“龙之形”龙潭,同时设置“文化石壁”,表现诸葛亮以龙形鼎沉江拜水的历史典故。 摄影:黄姚
找一制高点,古镇成了连绵起伏的青瓦波浪,将过去与现在都掩映在了这波浪下。古镇由七条老街组成,分别是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背街和巷子街,保存完好,有着川西一绝之誉。 摄影:赵学
街道两旁的房屋有木建筑主砖式、硬山式、悬山式等,多为明代所建。依河而建的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的“干栏”式风格,而那几座同样古老的寺庙则把这些民居有机地连在一起。由北向南,依次是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古镇西头有天后宫及禹王宫。 摄影:郑良发
沿着溪流前行,瀑布、水沟以及水车、石磨、独木桥、石墩步、捣衣石、古井台等水景观一一展现在眼前。因为水,古镇仿佛被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加地灵动了起来。 摄影:赵学
编织花环的老人是黄龙溪古镇的一道风景。在这里,随处可见戴着花环的女孩子,一簇簇跳跃的鲜花,在古老凝重的氛围中,仿佛是一条流淌的花河,令人赏心悦目。 摄影:陈光全
每年正月初一晚上至正月十五元宵,黄龙溪都会有 “烧火龙”盛会。据四川双流县志记载:古镇先民们为了祈福平安,根据“火龙”和“应龙”的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烧火龙。此活动源于东汉,盛于南宋,之后代代相传。 摄影:郑良发
距离成都约40公里的古镇黄龙溪,是一座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川西古镇,原名赤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屯兵于此,以备南征。沿古镇缓缓流过的锦江在这里与鹿溪河交汇,因人们在溪中沉入了一龙形鼎用以镇压水患,于是又叫黄龙溪。水就在这川西坝子上,灌注出了这个田园古镇。
如今,水不仅流经古镇,还引入了古镇。自西寨门起,经镇龙街、卧龙湖至鹿溪河,形成了“黄龙见水、溪通古蜀”的溪流渠。进入古镇,即见龙潭广场,中央一侧卧“龙之形”龙潭,同时设置“文化石壁”,表现诸葛亮以龙形鼎沉江拜水的历史典故。沿着溪流前行,瀑布、水沟以及水车、石磨、独木桥、石墩步、捣衣石、古井台等水景观一一展现在眼前。因为水,古镇仿佛被注入了新鲜血液而更加地灵动起来。
据《华阳国志》记载,黄龙溪自古蜀杜宇王朝以来就是重要的水码头,是屏障古蜀王国的南大门,是古蜀时代重要的军事据点,是该王朝进据成都之前的一个桥头堡。三国时期,黄龙溪成为三国蜀汉政权的政治舆论中心和江防要地,刘备也在800大臣“黄龙见身”的劝说拥戴下,成为蜀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因此古镇又有了点将台、赤水码头、三国胜迹等蜀汉风格建筑。
古镇由七条老街组成,分别是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背街和巷子街,保存完好,有着川西一绝之誉。街道两旁的房屋有木建筑主砖式、硬山式、悬山式等,多为明代所建。依河而建的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的“干栏”式风格,而那几座同样古老的寺庙则把这些民居有机地连在一起。由北向南,依次是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古镇西头有天后宫及禹王宫。
黄龙古镇上有六棵大榕树,树龄均在千年以上,苍劲的树干显得雄浑厚重,其中古龙寺内的那棵榕树需十余人才能合抱,树叶覆盖的面积可以达三四百平方米。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古,这里的节奏是缓慢的。每个人都在颇具特色的店铺里东看看西瞅瞅,一个个小小的充满了古意的物什,也能让人消磨掉不少的时间,只为品出古镇的古韵来。
老街两旁是众多小饭店,大多都挂有蓝底白字的酒旗,不停地舞动招徕着客人,褐黄色的木板门外还有一些带有长长木把手的石磨。古镇的石磨豆花是非常有名的,而焦皮肘子、油炸小鱼虾、红烧黄辣丁等美食也能让人一饱口福。“吃不了,兜着走”,临走的时候,千万要“兜”点这里的苞谷叶包的烟熏豆豉,因为回锅肉里放点这豆豉,别有一番风味。
徜徉古镇,时常会看到手上拿着一把鲜花环的老婆婆。看到女孩子,老婆婆就会抬起那串满了花环的手对女孩子说:“姑娘,买一个吧,你戴上这个特别好看!”女孩子总是难以抵御五彩鲜花的诱惑。花环戴在女孩子头上,颇具乡野气息,与古镇甚是和谐。在这里,随处可见戴着花环的女孩子,一簇簇跳跃的鲜花,在古老凝重的氛围中,仿佛是一条流淌的花河,令人赏心悦目。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启蒙乐融融。一行火焰高百丈,龙腾人欢气势雄。”每年正月初一晚上至正月十五元宵,黄龙溪都会有 “烧火龙”盛会。据四川双流县志记载:古镇先民们为了祈福平安,根据“火龙”和“应龙”的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烧火龙。此活动源于东汉,盛于南宋,之后代代相传。据说,夜宿古镇还能领略到如今只有影视剧里才听得到的打更的声音。这里至今保留了每两小时打一次更的习俗,那声音绝对让人感受到古到骨子里去的古味……
详细内容请阅读《四川画报》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