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志德堂是当年华西协合大学建筑群中的代表作之一,位于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内,建筑面积3430㎡,建成于1915年,是华西校区的第七教学楼。作为成都市目前寥寥无几的民国时期中国文化名人聚集地遗存和教育建筑遗存之一,志德堂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
这座已经历99年沧海桑田的老建筑由一群为方便自己儿女读书的加拿大传教士修建,由英国著名建筑学家弗烈特· 荣杜易(Fred·Rowntree )设计。当时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日制学校,被称为“CANADIAN SCHOOL(加拿大学校)”,简称“CS”,翻译为“弟维小学”,学校里那20多名外国小孩儿则被称为“CS孩子”。
据相关资料介绍,学习四川话,是这群最早来到四川的加拿大人的必修课,至今或许是唯一一本的四川话与英文对译教材——《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Chinese lessons for first year students in west china)也因此诞生。该教材出版于1921年,目前留存着影印本。这本教材在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帮助在成都的外国人学习四川话,另一方面,也是当时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的教材。为方便使用,教材给每句中文按照英语音标的原则,标注出对应的四川话发音以及音调。例如,“走得拢”就标注为“zou de lung”。
CS孩子们在成都出生并成长,直到1949年回国。在离开中国半个多世纪以后,他们已走到人生中不再为功名利禄而执著的年岁,但是,他们却一直执著地在做一件事:每年10月中旬,这些散居在加拿大各地和美国的老人,自己开车或在儿女陪同下,坐着轮椅,聚集到多伦多一家不显眼的中国餐馆,品尝中国饭菜,品味家族中珍藏百年的成都老照片、幻灯片以及有关四川的其他藏品,追忆在成都的青葱岁月,诉说心中永存的四川情怀。这场于1936年由他们的父辈发起、由他们延续下来的多伦多聚会,至今已坚持了76年。
解放后,志德堂作为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学办公楼,记录了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科的变迁,镌刻下“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以及多位知名教授在此教书育人的身影,堪称中国近现代公共卫生学的摇篮。如今,该建筑已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对其原有风貌的保护性修缮工作也正在进行。据媒体报道,修缮后的志德堂将继续作为行政管理楼使用,同时增设“CS孩子”照片陈列室,以保存建筑最初的记忆,并将之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