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盐叶子牛肉选取的材料非常讲究,选用的是山区农家喂养的体重300公斤以上的健壮黄牛牛肉,并且必须经阿訇诵经屠宰。
将精选的牛肉剔除脂肪后分割成大小匀称、肥瘦相宜的肉块,并严格按祖传的配方加上食盐与多种天然名贵香料,经过多道复杂工艺加以腌渍、水氽。
氽过的肉块放入锅中层层码好,压上秘制的香料包,放入秘制的甜酱、生抽、冰糖、及百年老卤汤卤制。
肉滋润红亮,柔软鲜美,浓香盈齿的盐叶子牛肉,源于它独特的制作工艺。
盐叶子牛肉必用荷叶、桑叶等作包装,久而久之故称为“盐叶子”牛肉。
盐叶子牛肉滋润红亮,柔软鲜香,享誉阆中,其加工工艺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叶子牛肉是阆中回民运用独特的制作工艺所生产的一种卤牛肉制品,研发创制人为回民马孝。2011年阆中盐叶子牛肉制作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23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介绍了清真华珍盐叶子牛肉的制作方法,将这一特色美味的制作过程展示在大众面前。
传统技艺 历史渊源
马孝生于清咸丰年间。明末清初,清军中的回回营从陕甘入川,部分回族士兵便在阆中娶妻生子,安家落户。在阆中定居后他们大多以做面食和宰杀牛羊并加工牛羊肉为生。马孝的祖上亦在其中。马氏祖先在阆中定居后,以牛肉加工为业。
清咸丰年间,马孝母子居住在阆中保宁镇,母慈子孝;子擅牛肉加工,邻里皆以“马孝”称之。随着岁月的更替,马母老迈体衰,食欲不佳,身体日渐消瘦,马孝忧心如焚,苦思增进老母饮食之妙方,但求老母体泰安康。
重阳将至,马孝想到老母以前最喜欢的肉食就是牛肉,只是由于上了年纪,身体虚弱再加之牙又不好,所以平常以素食为主。自己虽然以加工牛肉为生,但制作的卤牛肉的口味和其他人加工制作的牛肉的口味是一样的,并无特别之处。要想让老母亲重新喜食牛肉就应该在牛肉加工的方法和调料配制上重新考量。经过反复地实验和改进,在重阳这天,马孝精选上好的黄牛肉料稍加腌制,并佐以秘制配伍之香料,以文火精心慢烹,烹制出一种色鲜味浓、柔软可口的卤牛肉供母亲尝鲜开胃,以尽孝心。
马孝将肉叠放于鲜桑叶上,捧至老母跟前。叶翠肉红,滋润悦目,清香浓郁,沁人心脾,令母食欲大增。马母食后问道:“这是何肉,竟如此酥软鲜香?”马孝睹叶生情随口应答:“盐叶子。”马母说:“这盐叶子酥软鲜香,是为母吃过的最香的牛肉。难得我儿一片孝心!”并叮嘱儿子要精心多制售“盐叶子”,好让更多的老人都能享用这种美味。
马孝谨遵母命,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在阆中保宁镇礼拜寺街开了一爿店铺,专门制作销售清真干牛肉、盐叶子牛肉。盐叶子牛肉滋润红亮,柔软鲜香,特别适合老人小孩食用,因此享誉阆中。晏阳初先生当年在阆中求学时,品尝到盐叶子牛肉后,赞不绝口,称其为“华夏珍馐”,故有“华珍牛肉”之称。
选料精良 工艺精湛
制作华珍盐叶子牛肉选取的原材料非常讲究,选用的是山区农家喂养的体重300公斤以上的健壮黄牛牛肉,并且必须经阿訇宰杀,调味只用天然香料。将精选的牛肉剔除脂肪后分割成大小匀称、肥瘦相宜的肉块,并严格按祖传的配方加上食盐与多种天然名贵香料经过多道复杂工艺加以腌渍、水氽;再把汆过的肉坯放入锅中层层码好,压上秘制的香料包,放入秘制的甜面酱及百年老卤汤卤制好后,便成了滋润红亮、浓香盈齿的盐叶子牛肉。
将盐叶子肉坯切成筷头粗寸许长的肉条或筷头厚一寸见方的肉片,经过油炸或烤制,再调以各种不同口味的佐料,便成了肉色红润、干而不硬、越嚼越香、各具风味的华珍休闲牛肉系列。
入册非遗 名扬四海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第四代传人马利民刻苦学习各种食品生产的专业书籍,潜心钻研牛肉制品加工技术,用回族先辈独创的牛肉加工秘技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将传统产品采用铝箔包装,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保质期长达300天,质量安全可靠,从而使华珍牛肉走出了阆中,走向全国,走出了国门。到阆中旅游的中外游客品尝了华珍牛肉后,纷纷把华珍牛肉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阆中特产带往各地,馈赠亲朋好友,使得华珍牛肉更加美名远扬。
2011年,阆中市华珍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盐叶子牛肉制作列入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6月,央视《走遍中国》栏目走入阆中,拍摄记录了清真华珍盐叶子牛肉的制作方法,全程由盐叶子牛肉第四代传人马利民亲自操刀演示,将这一特色美味的制作方法展示在大众面前。
心系公益 造福社会
马利民办企业不忘“造福社会”。多年来,他一直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不仅优先招收下岗工人就业,而且多次慷慨解囊,捐资救灾,捐资助学。他常年资助多名贫困学生,连续多年为阆中市博树回民乡及所在社区捐款捐物,扶危济困。“5·12”汶川大地震后,他在阆中商界率先倡议并捐款捐物共计3.8万元支援灾区同胞,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也为企业赢得了很好的声誉。阆中市委市政府授予四川阆中华珍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慈善企业”称号,马利民被阆中市委统战部评为“光彩事业先进个人”和“慈善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