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创新机制 积极探索四川旅游扶贫新路径

2016-06-08 17:44 四川画报记者
  四川画报记者7日从四川省旅发委获悉,四川正发挥优势,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四川旅游扶贫新路径。

  据悉,四川贫困人口广泛分布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旅游业是四川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四川省旅发委以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全省脱贫致富的引擎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成为四川扶贫攻坚的生力军。近年来,我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行政村已超过5000个,带动800余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受益。2015年,全省农民从旅游发展中得到人均纯收入786.2元,比上年人均增加81.7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速(9.6%)快2个百分点;其中,全省从事旅游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24.9元。
  目前,四川制订了旅游扶贫示范区(点)、民宿旅游达标户的创建标准,并联合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全面启动了旅游扶贫示范区、示范村和民宿旅游达标户创建工作,力争2016年建成3至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0至5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300至500个民宿达标户。同时,力争2016年建成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0个。
 
旅游扶贫 “一盘棋”
  在创新机制方面,全省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年初成立,统筹协调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于 4月12日在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依托科研院校和社会机构设立了“四大片区”(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为全省旅游扶贫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创新构建了社会化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全省旅游扶贫 “一盘棋”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构建1+4+N旅游扶贫规划体系
  围绕富民增收、脱贫奔小康目标系统规划旅游扶贫工作,四川积极构建1+4+N旅游扶贫规划体系。即:组织编制《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和指导相关市州和贫困县编制旅游扶贫实施方案;按照国家旅游局开展旅游规划公益行动的部署,组织我省旅游规划资质单位对优先开展旅游扶贫的重点村免费编制村级旅游扶贫规划或实施方案,提供旅游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包装等技术服务和专业指导。
  据悉,《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预计6月份完成编制工作。

1443个贫困村适合发展旅游
  同时,厘清抓手,拓展旅游扶贫空间。通过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认真梳理和反复督查核实统计,目前,我省共有1443个贫困村适合发展旅游。
  四川旅游扶贫的三大抓手被明确提出:一是打造景区带动型。旅游业扶贫工作逐步推进,通过景区带动周边沿线及邻近的贫困村脱贫已成为四川旅游扶贫的重要模式;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型。近年来,乡村旅游占四川旅游总收入接近三成,成为了四川游客最喜欢的短期出游方式。在旅游资源富集的乡村,当地村民在城镇、公路沿线,按照“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要求,通过依托城镇、公路沿线等,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民宿,打造景观农业、休闲农业,成为第三产业的经营业主,以多种业态、多种方式为游客提供服务,增加经营收入,实现脱贫增收;三是开发旅游商品型。结合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按照“创意化的文化产品、文化化的实用产品、旅游化的农副土特产品”三大类型,积极推动贫困地区旅游商品开发。将当地农特产品运送到景区、农家乐等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者以“电商”方式销售旅游产品。

旅游扶贫观测点助推旅游扶贫成效的扩大和巩固
  除了加大投入力度,四川还设立了旅游扶贫观测点。借助国家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观测中心,在四大片区精选了凉山州雷波县罗汉沟村、阿坝州小金县长坪村、巴中市通江县梨园坝村、泸州市古蔺县富民村、达州市宣汉县黄连村、甘孜州乡城县克麦村6个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观测点,及时分析解读监测数据,总结旅游扶贫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巩固和扩大旅游扶贫成效。
  
  四川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大旅游、大产业、大扶贫、大发展”的理念,今年省级旅游发展资金的50%以上将用于支持全省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依托北京产权交易所等专业机构,帮助贫困地区策划包装一批旅游扶贫精品项目;并充分发挥“四川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化投入的作用,着力增强我省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