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先唱响“朵乐荷”的地方唱响“朵乐荷”,在彝人最先点燃火把的地方点燃火把节的火把。同样的日都迪萨,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千百年来永不熄灭的熊熊火把又在日都迪萨燃起。
盛夏时节,行进在日都迪萨绿毯般的草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芬芳的野花气息,人们总是沉浸在无边的遐想中,仿佛进入历史隧道,回想起日都迪萨那些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传说……
火的民族 火的盛典
传说远古的时候,天神恩体古兹派差使帝伟拉毅到人间掠夺彝民的劳动果实,结果被人间大力士火体拉巴摔死。恼羞成怒的天神放出天宫的蝗虫报复人间,聪明的火体拉巴率领人们用干蒿枝扎成火把烧灭蝗虫,赢得胜利。于是,人们打着火把在日都迪萨欢庆三天三夜,火把节由此诞生。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在每年农历六月最热的时候过。明代诗人杨慎曾写有“年年六月星回节”的诗句。据历史文献记载,火把节有“以火色占农”、“持火照田以祈年”、“携照田塍,云可避虫”等含意。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火,贯穿了彝人的一生,火塘边出生,火塘边成长,死后消逝于熊熊火焰中。于是,温暖的火塘成为彝人的精神家园。火也成为彝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在对火图腾的敬畏与崇拜中,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彝族火文化。
历经数千年,日都迪萨火把节依然完整传承着彝族火文化热情、勇敢和质朴的秉性,并衍生出极具民俗特色的庆典活动。
赛场激战,智的较量
摔跤场上,健硕的彝族小伙靠力量和灵活调整身体重心来摔倒对手,十分讲究技巧。赛马场上,骑手驾驭不备鞍具的骏马狂飙角逐,惟有爆发力最好、耐力最强的赛马与骑术最好的骑手默契配合,方能一轮一轮淘汰对手,历经艰辛夺得冠军。赛场激战,智的较量
“我们彝族喜欢斗牛,普通老百姓养一条斗牛也不容易,为了一个火把节,至少要让它吃上4000多斤粮食,你要带着它热热身,训练它的力量和耐力,还要带它去适应场地,专门带它去人多的地方练练胆子,养头斗牛和带一支运动队一样难,但看到自己的斗牛一次次打败了其它的斗牛最后夺冠时,以前的辛苦都全部忘记了,这是一个家族的荣耀。”斗牛爱好者阿加俄子在自己的斗牛获得冠军后激动地说。
悠远民俗,魅力文化
摔跤、赛马彰显出勇敢和质朴,斗牛、斗羊、斗鸡、朵洛荷等活动则让日都迪萨火把节充满古朴、悠远的民俗文化魅力。古老的爱情民歌依然在姑娘的黄伞下传唱着:
“妈妈的女儿呀,虽然不愿嫁,阿爸阿妈在逼迫,阿哥阿弟在帮腔,左邻右舍在诱导,洪水拦路也要走,大雪飘飞也要走,暴雨如注也要走......”
蓝天白云下,彝家姑娘手持黄油纸伞,身着美丽的百褶裙,迈着轻盈的舞步在青翠欲滴的草坪围成一圈又一圈。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妈妈的女儿》高亢而深情的曲调,令听者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朵洛荷”是深藏在大山的艺术奇葩,是彝家姑娘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真情吟唱,是彝家人对和平、和睦以及和美生活的深情向往。伴随姑娘们史诗般的歌谣,长者们已从她们中间选出了美女。
有史以来,彝人对美总是孜孜以求,这一点,从选美中可得以佐证。因为彝家人都知道,要想成为日都迪萨火把节上的美女,既要身材健美,容貌端正,还要衣着精致、得体,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女平常的道德品行当为人所称道。
告别硝烟弥漫的斗牛和扣人心弦的斗羊,告别令人忍俊不禁的斗鸡比赛,已是日落西山。
火龙出山 飞舞翻腾
夜幕悄悄降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会点燃火把从家里走出来,然后汇成无数长长的火龙奔向群山之间。此情此景,像银河繁星缀满山岭,似火龙出山飞舞翻腾。从远处望去,黑夜流光溢彩,美不胜收,非常壮观。
此时,无论你是腰缠万贯的商贾,还是负重拼搏的小卒;无论你是重回故里的游子,还是在彝乡旅行的外乡游客,只要你置身其中,你就该忘记烦恼,忘掉忧愁,让自己在火光中歌舞欢呼,让自己在火光中狂欢跳跃。
如今,伴随大凉山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彝族火把节享有了“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节”、“东方情人节”等美誉。2004年,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又给予它“中国十大民族节”的殊荣,彝族民间文艺“朵洛荷”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月如梭,从日都迪萨点燃的圣火,点燃了普格99个火把场,也照亮了越来越多山外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