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要长成这样才能做麻糖。麦芽要泡好多天,且天天要换水,每次换水两个人要用几个小时时间,快也快不了,急也急不得。
冕宁县锦屏镇是过去泸宁区公所所在地,在过去由于家家要制作麻糖,加上其味香甜,看着硬,吃着香软,不粘牙、无焦糊味,所以“泸宁麻糖”非常有名。图为锦屏镇新荣村二组麻糖制作大户许玉珍家的作坊现场。
两人将冷却成条状的麻糖握在手里,同时拉扯,麻糖像橡筋一样拉长,然后两人又靠拢,将麻糖扭在一起,然后又扯,如此反复。看他们扯美味,你才知道,美味是怎么拉扯出来的。
制作麻糖的主要工序有:“泡麦芽、砍麦芽、打浆、煮、滤、熬、搅、炒、铲、冷却、扯”。劳动人民土法制作的有螺旋浆的搅拌机把液体由较清变成或奶白或淡黄色,也更加的粘稠。不过机器故障较多,他们也常要使用到传统的手工搅拌。
炒糖是非常费力的事。
许玉珍和丈夫扯麻糖的场面,与其说是劳动,不如说是在舞蹈,这需要极为默契的配合。
夫妻俩诚信生产,除了增加香酥味只加花生和芝麻外,他们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许玉珍敲开麻糖,介绍如何识别好坏:“你瞧,这种孔多的就是好麻糖。”因为质量好,价格合理,信誉好,他家的产品常常刚上市便销售一空。
做麻糖的收入在当地算是高收入,然而儿女们都不愿意做麻糖。在县城读高中的女儿这天也在帮父母,姑娘说:“做麻糖太累了,我们不想做。”
冕宁县锦屏镇是过去泸宁区公所所在地,在过去由于家家要制作麻糖,加上其味香甜,看着硬,吃着香软,不粘牙、无焦糊味,所以“泸宁麻糖”非常有名。由于制作麻烦,现在家家户户制作麻糖的场景少了,但增加了不少规模生产麻糖的作坊。如今在锦屏镇的集市上和公路旁,到处是有麻糖在卖,而更多的泸宁麻糖是卖向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等藏区。
今年2月,我们走进锦屏镇新荣村二组,来到麻糖制作大户许玉珍家,我们仔细看了制作麻糖全过程,我们也才知道麻糖是怎么制作成功的。
据许玉珍介绍,制作麻糖的主要工序有:“泡麦芽、砍麦芽、打浆、煮、滤、熬、搅、炒、铲、冷却、扯”。简单地描述就是:麦子发酵长出绿油油的麦芽,其间要经过多次换水。接着要砍麦芽,砍好后将麦芽与大米或玉米一起打浆,然后倒入大锅里煮。锅里程序多,要“滤”、要“熬”、要“搅”、要“炒”、要“铲”,他们土法制作的有螺旋浆的搅拌机把液体由较清变成或奶白或淡黄色,也更加的粘稠。不过机器故障较多,他们也常要使用到传统的手工搅拌。再后来,只见他们将很稠的液体从锅里铲出,然后流入有面粉的容品中,一人又铲又倒,一个将液体抹下来。之后让液体冷却,液体也由软开始变硬,这时只见他们两人一组扯麻糖,反复的扯后便成了长条状的麻糖,他们放在屋中的平板上,这就是1——2米左右的长条状的麻糖。待冷却后麻糖变硬,他们再用小棒敲击,变成30——40厘米的麻糖。再用食品袋包装,这就成了他们待售的简装麻糖。
工序看似不多,其实每道工序十分繁琐又耗时。以泡麦芽为例,麦芽要泡好多天,且天天要换水,每次换水两个人要用几个小时时间,快也快不了,急也急不得。“熬”和“搅”这两道工序很费力,不过丈夫研究出了一套电动搅拌,总算减轻这两部分程序的劳动量,也为原始制作增添一点儿现代气息。
看他们扯麻糖,你才会明白,舞蹈来自于劳动。许玉珍和丈夫扯麻糖的场面,与其说是劳动,不如说是在舞蹈。两人将冷却成条状的麻糖握在手里,两人同时拉扯,麻糖像橡筋一样拉长,然后两人又靠拢,将麻糖扭在一起,然后又扯,如此反复。看他们扯美味,你才知道,美味是怎么拉扯出来的。许玉珍说:“如果配合不好,麻糖会掉到地上。”
夫妻俩诚信生产,除了增加香酥味只加花生和芝麻外,他们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许玉珍敲开麻糖,介绍如何识别好坏:“你瞧,这种孔多的就是好麻糖。”因为质量好,价格合理,信誉好,他家的产品常常刚上市便销售一空。
许玉珍和丈夫的祖祖辈辈都做麻糖,不过是用来供家里食用,麻糖被他们夫妻做大做强也是近十年的事。做麻糖有季节的,每年的农历十月至腊月才有市场,他们也只是在这3个月做。他们说:“今年销路不太好,主要原因是做的人太多”。不过他们算过帐,一天除了开支能赚400元,这样算来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一年3个月可不是个小数目。其实他们还有一项制作麻糖的附加值收入,利用糖糟一年要喂10多头猪。
照理这收入在当地算是高收入,然而儿女们都不愿意做麻糖。在县城读高中的女儿这天也在帮父母,姑娘说:“做麻糖太累了,我们不想做。”“现在他们更想到外面打工。看他们将来的发展,如果找不到事,他们还是要回来做麻糖的。”母亲说。
在锦屏,传说很早就有麻糖,这与一个被称作今天仍有遗址的“二寺营”有关。据传,在唐贞观年间雅砻江畔茶马古道上的二寺营热闹非凡,这里是内地通往藏区一个重要驿站,来来往往的商旅、马帮、背夫不断,凡经过此此的商旅都要在逗留几日,因二寺营麻糖远近闻名,他们总要在当地品尝麻糖,临走时还是要给亲朋好友捎上麻糖。
据传在唐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吊祭丈夫的夜晚吃点心品尝到了二寺营的被称为“丁丁糖”的麻糖。文成公主问:“这糖是哪里来的?产地何方?”仆人禀道:“产于茶马古道雅砻江边的一小镇二寺营,当地人叫它‘丁丁糖’。”文成公主说: “荒唐,这么洁白芳香可口的糖怎么会叫‘丁丁糖’呢?”于是文成公主就赐糖名为“麻糖”,从此二寺营的“丁丁糖”就叫“麻糖”,故此在街上卖麻糖的小商贩都要敲着叮当“叮叮当,卖麻糖。”
这些都是民间传说,那时有没有麻糖现在还不能确定。笔者推测麻糖估计进入锦屏应该在清代,传说在唐代也可能是附会,但说明这里与藏区的通商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锦屏紧邻藏区——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锦屏镇政府所在地距九龙县仅一百多公里。九龙县的许多藏家火铺旁都有摆放米花糖和麻糖的习俗,人们也喜欢吃麻糖。麻糖在明火上烤黄可治迎风感冒,火上烤焦还能治腹泻这些药用价值也被藏乡群众所推崇。许多锦屏出产的麻糖,包括许玉珍家生产的麻糖主要就是通过公路进入九龙县的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