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天全老场乡,经天芦路到宝兴灵关镇。
灵关,1935年,尚属天全管辖。当时,红军在天全稍作停留,便经十八道水(今仁义乡)兵分两路向芦山、灵关开去。就在红军中央纵队即将从灵关启程赶往夹金山时,中央通知陈云停止长征,出川奔赴上海,重建白区党组织和到莫斯科恢复中共和共产国际联系。如今,灵关镇还保留有陈云长征旧居。
从灵关,转入S210,抵达宝兴县城——熊猫古城。宝兴河畔的红军广场上,偶有藏族同胞跳锅庄。红军广场由红军纪念馆、雪山丰碑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栏三大部分组成。夹金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红军进入宝兴,13日,开始翻越夹金山,而后,继续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雪山丰碑主题雕塑表现了红军将士在当地藏族同胞的带领下,翻越夹金山的情景。纪念馆展览分为两部分:一为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二为陈云出川展览。
离开宝兴县城,沿着210省道前行,来到了硗碛乡。当年,红军经过此地时,尊重当地民族信仰风俗,遵守民族政策纪律,宣传“红军不拿夷家一点东西”,“红军和夷人是一家”,深得当地藏民称道。硗碛乡不仅有作为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的神木垒,也有最近十分火爆的自然观景平台达瓦更扎,也有藏族风情浓郁的上九节,每年神木垒的红叶节以及上九节,都会吸引大批的游人。
随着道路蜿蜒,远远就可以看见硗碛湖边的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纪念碑高10米、宽10米、厚4.5米,碑体用红花岗石做成,形状是红军军旗,碑体的下部是用红砂石雕成的反映红军长征时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的人物群浮雕。
随着210省道盘旋,就到了泽根藏寨,这是一座传统的藏族村寨,地处夹金山南麓,是通往夹金山的唯一通道。泽根藏寨即为当年的头道桥,如今泽根藏寨的村民都搬进了新居。与新居有明显区别的是,寨口耸立的两幢石木瓦楼房——斗底、迥贡锅庄房——看上去有些年月了。锅庄房,一般以三层石木瓦楼房为主,底层圈养牲畜,中层饮食起居,顶层设佛事经堂、存粮储藏、客用小屋、吊楼挑廊。这两座相邻而立的锅庄房分别为毛泽东、朱德长征过夹金山时所居住。如今,锅庄房里,通过照片与实物,再现了红军翻越夹金山的伟大历程。
在硗碛乡夹拉村,有一宽阔的河滩地,叫扎角坝。其西侧有泉水汇集而成的“凉水井”。据记载,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曾在这里扎营露宿、饮马休息,因此也被称为“红军井”。红军井东北侧数十亩的河滩,便是誓师坪,红军翻越夹金山前,曾在此集结召开翻山动员大会。
扎角坝还有一碉楼,呈长方形,用片石加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光滑,下宽上窄,并随高度增加而内收。从碉楼的吊楼挑廊望去,远处植被丰茂、云雾缭绕,当年的誓师坪,已种上了玉米,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玉米田加上旁边的藏家锅庄楼,便在眼前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居图。
1935年6月13日,红军主力在扎角坝开完动员大会后,便顺着蚂蝗沟向北进发,来到菩生岗。自菩生岗沿新寨子沟经过筲箕窝、一直箭、五道拐,直到夹金山垭口王母寨,而这一段是当年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最为艰辛的征程。尽管如此,红军还是以大无畏的精神战胜了雪山屏障,与红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
1935年10月27日,由王树声、李先念率领的南下红军中纵队越过夹金山,与驻守在菩生岗的杨森一部进行了一场激战后,顺利抵达硗碛,兵分两路沿东、西河顺流而下,再次攻占宝兴,在宝兴战斗125天。红四方面军在宝兴活动期间,先后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并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组织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后来,在宝兴战斗的红四方面军后卫队于1936年2月28日全部撤离宝兴县境,再越夹金山北上。
红军文化与民族文化,极大地促进了硗碛乡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在泽根藏寨到处可看见飘扬的店招,比如夹金山长征饭店、鸿泰藏家乐等。阿泰在2008年搬进新家后就利用自家四层楼开起了藏家乐,“每年,上九节、红叶节等重大节假日,都会接待很多来这里旅游的人。”阿泰的妻子拉姆还在一楼开了一个裁缝铺,给当地村民做一些民族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