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的退伍老兵何云富来到下洞子(又名十二洞天),为邻里村寨的小孩讲述花背溪(天仙镇)抗战军械库遗址的故事。故事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身边。
这些年,许多抗战老兵、抗美援朝的志愿者、越南自卫反击战的参与者,他们翻着零星的老照片,反反复复地回忆,为身边的年轻人和小孩子讲述着自己的经历,描述战争的惨烈。
“天仙硐共上下两洞,上洞就是现在的天仙硐景区,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岩洞,这里是下洞。上下两洞,在抗战时存放过不同类型的抗日弹药,经321国道(原川滇东路)运往昆明。”7月9日,纳溪区天仙镇退伍老兵何云富带着村寨的孩子在军械库遗址,讲述遗址历史和抗战故事。
7月9日,纳溪区天仙镇退伍老兵何云富带着村寨的孩子在军械库遗址,讲述遗址历史和抗战故事。
据了解,1937年10月到1939年4月,国民党军政部将所属的前沿兵工厂、军械库、材料库、兵工学校及兵工科研单位搬迁到重庆,建立了以重庆为中心,云贵川为主的西南后方兵工生产基地。
据了解,1937年10月到1939年4月,国民党军政部将所属的前沿兵工厂、军械库、材料库、兵工学校及兵工科研单位搬迁到重庆,建立了以重庆为中心,云贵川为主的西南后方兵工生产基地。
偏僻隐秘的山洞,是部队生产、存放武器弹药的绝佳场所。“地处边远、偏僻,隐没在山谷的丛林中,不易被日军发现。”纳溪区志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又靠近永宁河和321国道,方便武器弹药的运送。”
进入山洞才知道,整个山洞直接在半岩凿崖成洞,周围没有想象中的黑暗潮湿。洞中留下的开凿痕迹依旧清晰,总共12个房间,每间房屋深约15米,宽约5米,高约4米,单独设置进入房间的通道,通道宽约1.5米,每个通道连接3个房间(石洞)。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撤销了天仙硐的军械库。”何云富讲述着自己知道的天仙硐历史。“让孩子们知道军械库遗址,对了解先辈艰苦抗战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遗址也警示着年轻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