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古老歌谣,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被认定是为破解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但实际上,这是个既没有正史记录、也没有实物佐证的传说,对其真实性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在2017年1月启动的一场考古,让这个歌谣成为现实。
近年来,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为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17年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4月13日,记者从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获悉,本次现场考古发掘工作历时三个多月,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0000余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介绍,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在成果通报会的展示现场,记者看到本次出土的部分文物:张献忠大西国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银锭等;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册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另外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可谓琳琅满目,内容丰富。
这些文物是明代中晚期社会生活、政治、军事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三万余件出水文物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随着岷江汛期的来临,水位逐渐提高,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结束,考古工作将进入到室内整理阶段;考古工作人员同时将对遗址范围内和遗址周边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从而为明年的考古发掘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